浙师大“一带一路”留学生的汉语缘( 二 )

“汽笛声是我童年的节奏,我的梦想就是去铁路尽头……”来自坦桑尼亚的留学生王晓乐,家住在坦赞铁路旁。他用3个月填词谱曲创作成的《坦赞铁路之歌》,道出他对中国的感谢。从小到大,他见证了家乡通铁路,中国的设计师帮助他们建起楼房,他自己使用的智能手机也产自中国……王晓乐表示,“一带一路”带动了沿线国家学习汉语的热潮,他的理想是当一名汉语教师,成为中国和坦桑尼亚之间沟通的桥梁。目前,他已经尝试在坦桑尼亚的社交平台上发布汉语教学视频,让更多的非洲同胞有机会学习汉语。

2008年,浙江师范大学2014届毕业生、来自埃及的龙泰华第一次走进义乌小商品市场,打算给家人买礼物。在逛商场的过程中,他发现,一些外商存在语言不通、贸易环节规则不熟等问题。自那天起,龙泰华心中就埋下了要来义乌创业的种子。

2011年,龙泰华从商务汉语专业本科毕业后,一边在义乌一家贸易公司上班获取商贸经验,一边继续攻读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半年后,龙泰华选择了自主创业,他开了一家贸易商行,主要经营日用百货、五金制品、服装家具的批发及各类进出口业务。经过8年的发展,龙泰华的商行已经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进出口服务体系,形成了以埃及为主、辐射周边地区的生意版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