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元|4年前谁能料到,这款二次元游戏能成为玩家的「共同语言」

二次元|4年前谁能料到,这款二次元游戏能成为玩家的「共同语言」

文章图片

二次元|4年前谁能料到,这款二次元游戏能成为玩家的「共同语言」

文章图片

二次元|4年前谁能料到,这款二次元游戏能成为玩家的「共同语言」

文章图片

二次元|4年前谁能料到,这款二次元游戏能成为玩家的「共同语言」

文章图片

二次元|4年前谁能料到,这款二次元游戏能成为玩家的「共同语言」

文章图片

二次元|4年前谁能料到,这款二次元游戏能成为玩家的「共同语言」

文章图片


一款绕不过的产品和一群被改变的用户 。
文/依光流
最近几天 , B站里二次元玩家有点热闹 , 原因就是《碧蓝航线》迎来了4周年生日 , 一大波福利和新内容带来了不少话题 。 不过跟当年上线时引起的讨论不同:现在玩家们的声音里 , 透露着一种国内二次元圈子少有的和谐和向心力 。
【二次元|4年前谁能料到,这款二次元游戏能成为玩家的「共同语言」】一条热评
如果光看成绩 , 现在的《碧蓝航线》或许已经从第一梯队抽身 , 向后退了一步 , 就好比App Store畅销排行上 , 它只有在出新卡池的时候能冲到前排 , 大多数时间都在100名开外游走 。
但如果从它对市场规则、对玩家诉求、对同类产品形态的影响来看 , 这款游戏无疑是国内二次元绕不过去的一道门槛 。 比如最近刚好和几位朋友聊到二次元2D美术的演变和内卷 , 这其中《碧蓝航线》的影响至少占了一半 。
240万播放的周年曲
趁着游戏4周年之际 , 或许有必要再梳理一下它正在发生的变化 。
01 4年后的《碧蓝航线》:一种必需品
游戏要成为必需品真的很难 , 尤其是二次元游戏 。
与早年不同 , 现在二次元游戏数量越来越多 , 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 想要在上线第一波制造热度并不难 , 但要在长期留下玩家就成问题了 。 而且随着玩家的选择变多 , 能分配给一款游戏的时间和精力都会被进一步压缩 。 从这个角度来看 , 包括《碧蓝航线》(后文简称碧蓝)在内的早一批二次元游戏 , 多少占了些长线优势 。
当然更重要的是产品后来形成的体系 。 从外部视角来看 , 很容易得出碧蓝的产品逻辑:以角色为中心 , 通过美术创作的方式 , 制造独特的人设并促成玩家的喜爱 , 只要角色一直能留住玩家 , 产品也就有了市场空间 。
不过抛开先发优势 , 产品逻辑云云 , 二次元内容始终与玩家的紧密交流、相互影响离不开干系 , 我们不妨从长线视角来看另一种可能的原因:构建共同语言 。
首先是新角色覆盖全方位的属性 。 角色是碧蓝玩家的话题基础 , 过去几年的反复磨合中 , 玩家们想要的内容也基本定下了大方向 , 所以碧蓝在每个不小的节点里 , 基本都会推出属性覆盖面足够广的新角色 , 在这个基础上 , 又会融入一些流行的卖点 。
比如这次活动里害羞的树城、看起来柔弱(?)的赛普拉斯、有御姐气的卡莉永、体育系的雾城、有点调皮的喷水鱼、比较王道系的花园等等 。
其次是老角色的翻新 。 这是一种依靠增加角色信息量来制造话题空间的方法 , 比如老角色的皮肤 。 相比新角色的冲动消费 , 玩家针对老角色的有计划、有目的的消费 , 更容易从大家的言论中看出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