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味”这道作文题很是耐人寻味今年上海高考作文聚焦“中国味”,考生“两耳不问窗外事”很可能束手无策

“中国味”这道作文题很是耐人寻味今年上海高考作文聚焦“中国味”,考生“两耳不问窗外事”很可能束手无策

6月7日,2019上海秋季高考开考。当天全市约5万名考生走进101个考点。 /晨报采访人员 陈征

晨报采访人员 李星言

2019上海高考作文题昨日揭晓,这是一道关于“中国味”的材料题。复旦中文系教授严锋的微博又一次火了:“上海高考语文作文题几乎一字不差地复制了我父亲辛丰年《耐人寻味的中国味》,那么这就是最完美的标准答案了。”

严锋教授的父亲是知名音乐评论家辛丰年先生。20世纪80年代以来,辛丰年先生为《读书》、《音乐爱好者》、《万象》等杂志撰写音乐随笔,著有《乐迷闲话》、《处处有音乐》等十余种作品。

其中,《读书》杂志1990年第2期发表了辛丰年先生的文章:《耐人寻味的中国味》。在这篇文章中,辛丰年先生讲述了他对中国音乐重新发现的过程,“如果不是倾听西方音乐,接触了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可能自己也就不会对音乐的中国味发生兴趣,从此有意识地‘寻味’”——而这极可能是2019上海高考作文题的材料来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