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味”这道作文题很是耐人寻味今年上海高考作文聚焦“中国味”,考生“两耳不问窗外事”很可能束手无策( 二 )

语文科目一结束,晨报采访人员第一时间联系到了严锋。严锋表示,自己看到作文题的第一反应就是“眼熟”。翻出父亲的作品一比较,印证了他的猜想。

在严锋看来,这个题目“有点难”,要求考生对文化知识的掌握要多面,还要有综合比较的思维能力。

“我父亲是一位西方古典音乐的爱好者,但是他在更多了解西方音乐之后,对中国风格有了更深的认识和喜爱。”严锋表示,在他看来,父亲这篇原作蕴含的意思,“就是我们要跳出来、走出去,才能对人和事物有新鲜感,才能有更全面深切的认识。这个道理是很富有展开性的,可以延伸到很多领域,特别是中外文化的交流和比较。当然这也需要考生具有一定的知识文化储备和发散性的思维能力,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严锋发出上述微博后,不少网友也提出了各种写作的角度。不过,严锋并不赞成写作时以“音乐”就事论事。“只写音乐没有问题,问题是只写音乐太难了,所以最好是先从音乐入手,破题、承题和起讲都结合音乐,引申到他物,这样最易得高分。”

严锋表示,对这道作文题的主旨,他的理解是“只有走向世界,进一步开放,才能真正发现本民族的特色和力量所在,实现民族的复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