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中科大少年班学霸:少年有惑,人生无悔( 二 )

光芒背后亦有暗影,曾经顶着“第一神童”称号入学的13岁少年宁铂,在媒体关注下度过早期生涯,他本人抨击过“神童教育”,并于2003年选择出家,远避尘世。

“它是刚好赶上那个时代的产物,科学的春天来了,它的身上承载了过去整个社会对科学匮乏之后的一种报复性反弹。”92级校友、阿里云人工智能首席科学家闵万里评价少年班。

上个世纪90年代之后,少年班的神化色彩渐渐褪去,人们开始以更加理性的视角看待少年班,以及从这里走出来的天才少年。在90级之后的校友眼里,此时的少年班在教学、学科、管理上已经形成体系化,人才的培养也多元化,对于学生的选择不再是“神童”,而是一个相对聪明且有学习能力的群体,给予他们更多的空间去发挥。

当这一代少年走出校园后,他们面对着更加广阔的职业选择。时值国内互联网风云变幻,AI、量子物理、智能芯片等行业逐渐起步。摘掉“低情商”、“书呆子”的刻板印象后,他们中很多人从科研岗位走向了管理岗,也有人在创业潮中建立了自己的公司。

校园里,不变的是接近7:1的男女比例,让原本年纪偏小的少年班学子屡屡遭遇情感的重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