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中科大少年班学霸:少年有惑,人生无悔( 五 )

“假设我不跟他对比,我跟别人对比,可能选的路会不一样。”徐华感慨道。

选择,往往也与经济发展相关。

最初的少年班毕业生,大多留在海外,除了做学术之外,基本进入高薪行业,比如金融业。2008年之后,中国互联网发展风生水起,薪资也水涨船高,一大批人才回国,聚集在这个领域。徐华回忆,在BAT(百度、阿里、腾讯)里,少年班的校友大概在100人左右。

2014年左右,阿里巴巴各方招揽了一个优秀的团队,并投入大笔资金在人工智能、量子物理等领域。当阿里抛来橄榄枝时,徐华没有想太多,2015年1月便到了阿里达摩院。自此,他过上了一年60%的时间在美国硅谷,40%在中国杭州的生活。

作为一个主管,徐华在新的岗位带领了一支团队。他选人的标准是价值观正、聪明、有潜力,潜力甚至重于经验。考验新人时,徐华会出几个发散性的智力题,比如要做一个北斗卫星的全球卫星地位系统,如何做方案、设计和实施。

在一个开创性的领域,产品从零做到一,应用场景也是提供新技术去结合算法和商业,徐华的培养模式不仅带动了团队成长,还吸引了一些人毛遂自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