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考语文试题谈起:如何为未来选拔人才( 三 )

想象一下,如果某省的考题是改写《红楼梦》中刘姥姥进大观园那一篇,体例不限。学生可以假设宝玉与黛玉在微信上怎么聊刘姥姥,或者以平儿的视角写一篇微信帖子。这样的试题,一定不乏创意,却也能推动学生对经典的深入理解。

其次是话题性,挖掘那些贴近孩子可以理解,同时又能应用到对现实世界议题分析的话题。

比如可以从孩子身边的议题着手。是否应该限制高中生用手机?或者换个角度,高中生用手机,在哪些场景中应该限制?每天需要加上总时长限制么?

也可以从孩子们关注的热点切入。漫威的电影《复仇者联盟4》在中国刷新了票房记录,孩子贡献了最大的票房。选择一个复联人物,描写你为什么喜欢他?或者你对复联这种好莱坞大片不断出续集的模式怎么看?

第三是思辨性。从不同视角讨论一个具体问题,能更好地发掘出孩子的思辨性。

比如,阅读一则短文:中国外卖蓬勃发展,但是也导致与外卖相关的塑料用品用量的激增,外卖产生的塑料垃圾成灾。写下你的评论,应该怎么去看待新商业模式所带来的副产品?作为一名学生,你会选择:1)为了保护环境,从我做起,抵制外卖。2)同意每单外卖增加五元钱,捐献给国家塑料垃圾处理基金。3)外卖塑料垃圾激增是企业商户的责任,与消费者无关,我会继续叫外卖,不用付任何责任。4)其他回应方式。请阐明理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