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干货 | 如何在商品市场研究中达到广阔境界和细微视角的平衡(14)

第三种 , 当你没有能力获取信息差时 , 你就只能做预期差了 , 根据市场的表现来倒推市场反馈的预期 , 再基于你自己的理解得到预期差 。 华南资金往往习惯于这种方式 , 因为离产业比较远 。 原油市场是比较适合的 , 其一是其基础数据免费 , 进阶数据费用太高 , 性价比不高 , 所以有信息优势的人并不多 。 其二 , 市场结构比较多元 , CTA和量化、产业和资本中介、散户和同业 , 每个群体的诉求和赚的钱不同 , 市场博弈比较均衡;国内商品市场基本就是机构独大 , 所谓的产业资金也都是有现货背景的机构 , 很难做 。

我做了一个示意图 , 实际供需的变化 , 我们看到供需是这样的变动方式 , 从观测值S到实际值P , 它未来有很多种可能走势 , 反映的是一种概率 , 我们当期观测到T-1的时刻 , 市场上已经反映出来T时的数据 , 还包含了T+1的期望值 , 这种情况下 , 要以你观测到的T-1数据进行交易的话 , 肯定是错的 。 你要根据市场交易出来的结果推测T时的变化 , 加上你所观测到的T-1 , 推测T+1 , 你要给出一个你自己的期望值 , 这个市场所交易的价格做对比 , 才是预期差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