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电动自行车充电桩用地“扩容”( 十 )

北京市消防救援总队编写的北京市地方标准《电动自行车停放场所防火设计标准》,已于今年3月26日发布,并将于10月1日实施。其规定电动自行车停放场所是自行车停放场所的一部分,应纳入“存自行车处”规划指标中,不另外配置规划指标,其位置及面积计算应符合北京市规划管理相关规定。

北京市消防救援总队工作人员介绍,小区改建、新建电动自行车停放处或者电动自行车充电处选址比较困难,而根据上述规定和标准,其空间变得可协调解决,这解决了充电桩建设方面的最大问题。

石景山首钢十万平居民小区为新建型充电车棚,车棚建筑面积27.5平方米,按照小区实有电动车10:1的比例,设置了10个充电车位。古城南路小区为改建型充电车棚,车棚建筑面积为850平方米,按照小区实有电动车5:1的比例,设置30个充电车位,以此来满足居民对充电桩的需求。

■ 专家建议

各方应商讨充电桩建设维护等方案

北京城市规划学会原会长赵知敬告诉新京报采访人员,政府出资建充电桩、与居民用电同等价格、老旧小区自行车棚改造建设充电桩、24小时监控并为电动车上保险等解决方案是一个新的尝试,小区物业、居委会以及政府相关部门应该研讨商议小区居民电动车充电问题的解决方案,“包括充电桩建设维护方面的资金来源,每次充电桩可停放车辆的数量限制等都应该纳入考虑范围内”。 新京报采访人员了解到,北京市朝阳区三源里社区多个小区已根据北京《电动自行车停放场所防火设计标准》,对电动车棚进行改造,并建设电动车充电桩。负责三源里社区电动车棚及充电桩建设的张先生介绍,三源里社区多个小区电动车充电桩建设多为老旧车棚改造而来,其资金除了政府支付的那一部分,街道以及物业也都会支付一部分。“小区居民每月交物业费,日常维护费用也可以纳入其中。”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