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当“堕落史”:最初的亚马逊,最后的房地产( 五 )

2.“出道即巅峰”

当当的颠覆是在互联网泡沫结束之后 , 也就是2006年左右 。

翻看融资信息不难看出 , 在 2006 年底的第三轮 2700 万美元的融资后 , 当当直到彼时四年多时间没有任何资本动作 。 而对资本的排斥 , 也反应当当在对于“亏损”的厌恶 , “烧钱”换市场在李国庆和俞渝看来是不可理喻的 。

与如今 To VC 式的创业不同 , 在当当的历史中一直本能地对资本敬而远之 。 李国庆甚至曾公开表示对于资本的“厌恶”态度:

“资本唯利是图 , 当你不是第一大股东的时候 , 你凭什么能控制这个企业 , 当你需要融资的时候 , 你敢不低头吗?我要躲着点资本 。 ”

早在 2005 年 , 面对淘宝的强势崛起当当也曾宣布开辟 C2C 平台“当当宝” , 此时的阿里依然由 B2B 业务输血 , 当当完全有机会与其一较高下 。 不过“当当宝”没多便被放弃 。

他们或许忘了 , “老师傅”亚马逊早年面对图书销售一直亏损 , 贝索斯给投资人的解释是“这群买书的人可是昂贵的资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