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幻:爆款成功不可复制,继续守望“黄金年代”( 七 )

读客的谨慎自有其道理,因为在图书电商科幻类目之下,销量前100的作品中除了国外获奖的刘慈欣和郝景芳,再无另一位本土作者的身影。

科幻产业表面繁荣的背后是出版环境依然冷峻的现实。当然,这不仅是科幻的问题,而是整个出版市场的问题:除非“墙外开花”或者“自带流量”,否则新书几乎没有出头的可能,畅销榜上霸榜的多是经典作品。

上述《科幻产业报告》也显示,中国科幻产业产值达到近 240 亿元,但其中阅读市场的占比仅有 6%;迄今发行量最大的科幻杂志《科幻世界》发行量也不可避免的下滑,迄今已滑落到“15万份”。

以发行量“傲人”也暴露出《科幻世界》数字化转型的迟缓。因为美国经典的《阿西莫夫科幻》、《奇幻与科幻》杂志早已转向了数字发行。而科幻也是近年美国数字阅读潮流中,最为受益的类型之一。在美国电子图书销量榜上,科幻作品占全部类型的第二位。

《火星救援》最早出现在亚马逊自出版平台,半年内卖出35000本之后才被兰登书屋以六位数的价码签下纸质版权和改编权,后来因为雷德利·斯科特的电影而行销全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