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仿鞋“紧随”天价潮鞋 严打与产业转型需并举( 二 )

这是一个看似所有人都能从中“受益”的市场:明知其伪却购买的年轻人,用相比正牌鞋低得多的代价就能满足虚荣心;经销商通过大批量销售,再加上较高的利润率,从而赚得盆满钵满;制造商不仅控制了这条产业链的资源上游,只要有需求就可源源不断地生产,还如某位被采访的制造商所辩称的,之前做不仿冒的鞋类生意,很难在巨头林立的市场上生存,如此做至少也给自家产品一条出路。

莆田高仿鞋市场,真的是多赢吗?其实不然,高仿就是对知识产权的损害,必将受到监管部门持续不停地打击,从今年有关部门的表态和行动来看,严管行动只会加大力度,形成对包括莆田在内的仿鞋产业合围之势。这也就意味着,莆田高仿鞋的制造者、经销者,无时无刻不冒着被举报、查处的巨大风险,面临行政乃至法律惩处,其个人安全感和行业稳定感无从谈起。

对于稍有远见的莆田高仿鞋制造者而言,转型是唯一发展之路。面对先发品牌,从零开始固然困难多多,但当年的李宁等品牌同样经历了类似磨砺。除了狠抓产品质量,在营销、运营及品牌建设上,需要相对慢一点的投入期,成本也相对之前仿冒赚快钱更高,但高仿鞋制造者也必须认识到,随着国内消费者维权意识、消费升级需求和尊重知识产权的法制意识不断增强,高仿鞋的市场空间也会随之压缩,这可以从盗版碟消亡的历史中一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