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竞争新趋势——谁也干不掉谁( 三 )

好景不长,短短一个月后,滴滴内部邮件称,美团单均亏损30元以上,难以为继,“目前已被压制在15%以内,并仍在持续下滑。”

另外,上海市交通委、市公安局和市价检局在美团打车上线后不足12小时,就联合对其进行约谈。一个约谈的结果就是:美团打车的注册车辆及驾驶员数据需接入上海市行业监管平台,并且勒令撤掉低价竞争的宣传广告。

而后,美团打车高调宣布,将会进军北京、成都、杭州和福州等城市,据第一财经当时的报道,对于包括北京等城市即将上线的打车业务,美团还准备了10亿美元,而且上不封顶。

没想到,这个所谓的“即将上线”竟是一年之久。

在这一年之中,网约车行业迎来巨变,滴滴顺风车因为频繁出现的安全问题被迫下线,美团打车的扩张也戛然而止。

一方面,数起滴滴顺风车司机遇害事件使得整个社会舆论导向对网约车业务推进极为不利;另一方面,烧钱扩土让美团倍感疲惫,作为上市公司,美团需要一份相对好看的财报。

据美团财报显示,2018年包含美团打车在内的新业务营收112亿元,销售成本155亿元,其中网约车司机相关成本高达44.63亿元,相比2017年的2.93亿元翻了14倍有余。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