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竞争新趋势——谁也干不掉谁( 八 )

“在别的平台就可以合规上线,等于就是不想让滴滴用这帮人,老让其他人抢生意就是因为它(滴滴)没那么多司机了,活儿再多,没车不是白搭么?”孙师傅说。

很明显,滴滴放走的这批司机正在成为竞争对手的核心运力。

相应地,阳光和AA等出行平台也将走上滴滴的老路,承担违规风险,一旦被查处,将大大降低聚合类打车平台的服务能力,所谓的市场份额,也将变成一场泡沫。据孙师傅分析,“目前阳光出行可能是行业第二大运力。”

2016年,北京市正式对外发布《网约预约出租车经营服务管理细则》。细则指出,北京市依旧延续了此前“京车京人”的规定,网约车司机的驾驶证件需为北京市核发,接入网约车平台的个人和车辆必须经过审核,具备相关资质后才能上路参与营运。

这也极大限制了滴滴壮大其司机团队,而本身就少的合规司机并不都愿意带车入驻。

“怎么算都不合适,我合法的干,不想每天被查,一辆车就算15万,营运车辆保险每年1万4,8年60万公里强制报废,每天路上跑最多也就跑5年,每天光折旧就300块左右,再算上油钱成本,一天下来成本怎么也得600-700。”一位曹操专车司机给PingWest品玩算了笔账。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