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龙3000封装揭秘:4核到16核不换接口 真难( 三 )

锐龙3000封装揭秘:4核到16核不换接口 真难

根据AMD给出的数据,12nm工艺下焊锡突点间距(bump pitch)为150微米,7nm下则缩小到130微米,对于锐龙这样的高性能处理器来说是非常有挑战性的,无论基板还是焊接都需要革新,而这个世界上能做好microPGA封装的厂商,只有两家。

三代锐龙使用了新的封装设计,12nm I/O Die部分继续使用焊锡突点,7nm CPU Die部分则升级为铜柱(copper pillar),更紧凑,导电性更好,而且封装后芯片高度可保持一致。

PCIe 4.0的加入也相当棘手,其对PHY物理层、信号、材料等的要求都高了一个档次,AMD为此在封装层采用了低损耗材料,保持信号完整性,并进行了广泛的测试,最终冒险取得了成功。

这是锐龙三代处理器内部基板上的走线图,可以明显地看出两个CPU Die都至于I/O Die连接,同时后者作为输入输出中枢,再与外接各种连通,而整体依然是AM4兼容的。

AMD表示,三代锐龙设计了新的12层基板来满足更多、更复杂的走线,而且通用性很好,可以轻松更换IP模块或者针脚,而且无论一个CPU Die还是两个都是通用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