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br> 一颗雪莲果,揭示了电商的终极竞争( 三 )

此前,作为出世大佬段永平最得意的门生,黄峥给外界最深刻的印象是段永平流派的“本分”。但实际上,从黄峥所言所行来看,和马斯克第一性原理高度一致的“本质主义”,才是黄峥最不容易被发掘但是却最鲜明的气质。

回到电商和零售,黄峥和他的拼多多是怎么理解的?如果从本质主义来看,无论是电商还是零售,其竞争本质上都是场景的竞争。因为场景从底层逻辑上决定了电商终极两端——人和货的归属。而决定场景的又则是信息流动的方式,用户的习惯和偏好,用户间相互影响的方式,以及支付等配套设施……如果这些一直在演变,那么场景就在不断变化中,而场景在一直变化,就意味着电商和零售的终局远远没有到来。

实际上,如果把电商领域先行者阿里巴巴作为参照系的话,也能非常明显地看出每一次场景之争或者说场景改变,对阿里巴巴乃至整个电商行业都带来了深刻的变革。第一次,在百度成为互联网用户和流量绝对枢纽的时候,阿里果断屏蔽百度,避免了沦为搜索用户的“货架”;第二次,微信如日中天的时候,阿里又屏蔽微信,避免咽喉要道卡在腾讯的手里;第三次,为了获取社交媒体和社交网络场景中用户和流量的一杯羹,阿里甚至干脆巨额投资微博;第四次,也就是当下,当今日头条、抖音如火如荼的时候,阿里又积极的伸出了橄榄枝。在一次次的场景之争中,阿里巴巴都杀伐果断,注重长远利益,不太计较彼时一城一池的小利,就是因为洞察和理解了场景对于电商的重要意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