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假学籍套补:财政不能为学校“两头骗”买单

以假学籍套补:财政不能为学校“两头骗”买单

议论风生

先靠虚假宣传骗学生,再靠虚假学籍骗补助——正所谓,学校“两头骗”,财政“来买单”。

近年来,我国对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视程度日增,各地也都在努力加大财政投入。但在个别学校,按学生人数补助的资金却成了一笔“糊涂账”。

据《中国之声》报道,河南省理工学校在招生时,对外宣称可以给学生分配工作,由于这一承诺无法兑现,导致不少学生中途流失。但据知情人士透露,学校仍用这些学生注册的学籍信息,从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财政厅申请每人每年5000元到7000元不等的定额拨款。对此该校目前尚无回应,相关部门表示已经介入调查。

先通过“包分配”的虚假宣传“请君入瓮”,谎言暴露后是走是留“悉听尊便”,反正学籍在我手里,不妨碍我领补助就行——不得不说,若举报属实,该校可真是下得一手“好棋”。

据家长反映,学校招生时说是学开火车的,并承诺分配,结果连火车影子都没见着。据曾在该校工作过的人员透露,学校还会给所谓的“招生代理”高提成,招一个学生给多少钱。由于招生力度大,招收的学生数量已经超过了学校的承受范围,甚至连住宿都很难解决,只能通过提前安排二年级学生出去实习,腾出宿舍供秋季入学的新生入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