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假学籍套补:财政不能为学校“两头骗”买单( 二 )

虚假宣传及相关问题,或许有待权威部门的调查才能最后下结论,而冒领拨款则基本上已经实锤了。

知情人士向采访人员提供了一份涉及该校两个学院118名提前退学的学生名单,采访人员一一进行了核实,其中只有2人注销了学籍,1人学籍显示已经在其他学校,其他学生的学籍信息显示仍然在河南省理工学校。

换言之,这些早早退学但是学籍仍然在学校的学生,学校理论上都按人头收到了生均经费。即便按最低标准计算,每年收到的拨款也不菲。如果知情人士提供的只是中途流失学生的“不完全名单”,那这个数字会更加可观。

先靠虚假宣传骗学生,再靠假学籍骗补助——这种“两头骗”的学校如今被曝光,相关部门有必要顺藤摸瓜,查出其中的猫腻,别让发展职业教育的“好经”被这些乱作为者念歪了。

而依法严肃追责之外,及时建立制度性的防范措施,杜绝类似问题的发生,更是当务之急。

国家下拨的经费不是“唐僧肉”,恶意套补的个别学校必须严惩,可主管审核和发放的部门也不妨对此加以防范,每个环节都负起责任,让这类违规骗补的学校不敢再这么肆无忌惮。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