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进入规模化报废期:催生回收产业链爆发增长

动力电池进入规模化报废期: 催生回收产业链爆发式增长

21世纪经济报道 左茂轩 西宁报道

“动力电池具备可移动、可分离和可控制三个特性,因此衍生了许多形态。”6月23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秘书长张永伟在2019中国(青海)锂产业与动力电池国际高峰论坛上表示。

新能源汽车产业迎来一个新风口。从201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开始大面积推广算起,根据动力电池5-8年的使用年限寿命推算,第一批新能源动力电池将迎来规模性报废。

动力电池进入规模化报废期:催生回收产业链爆发增长

作为电动汽车的核心资产,动力电池占据着一辆电动车三分之一到一半的成本。但是,出于安全及续航里程等多方面的考虑,动力电池容量衰减到80%以下时,一般不再适用于电动汽车上应用。不过,动力电池在车载阶段结束之后,仍然有被利用的经济价值。

构建动力电池循环体系,不仅有利于新能源汽车经济性提升,也是基于环保和社会安全的要求。电池退役后在运输、存储、梯次利用和拆解回收环节存在安全隐患,稍有疏忽或者不规范的行为就会导致退役电池自燃起火。因此,电动车行业亟需回收再利用体系保障,这是行业良性发展的必要需求。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