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8的“艺术人生”(触摸工业遗产)( 五 )

《新潮》报道了许多当代艺术现象,却未对所处的798留下只言片语。“虽然已经有个别艺术家租用798的空间作为工作室,但成规模的艺术园区还没有形成。”1997年起,中央美术学院的师生租用798原95瓷烧窑车间制作抗日战争纪念雕塑。随后,美院雕塑系教授隋建国在798建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出版人洪晃、音乐人刘索拉等也相继迁入。

在几位雕塑家的引荐下,“中国艺术”网站创始人罗伯特·伯纳欧进驻798。2002年2月,罗伯特的艺术书店“东八时区”开业。“来自美国的罗伯特是798第一个境外租户。”舒阳回忆说,不少艺术界的朋友正是因为罗伯特的缘故发现了798。

不久后,由艺术家黄锐牵线,日本的东京画廊在798开设“北京东京艺术工程”。2002年10月,画廊首展“北京浮世绘”开幕。“当时的北京很少有这样的展览。开幕式来了很多人,非常热闹。”沉寂的旧厂房第一次以展馆的形式向公众开放,工业文明与当代艺术的碰撞,给大家带来极大的震撼。那时,由黄锐设计、徐勇开办的时态空间开始装修,舒阳对此印象深刻,“时态空间有1000多平方米,还是锯齿形的屋顶,非常壮观,我们看了都很兴奋。”作为798空间重塑的代表,时态空间的照片登上了美国《新闻周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