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8的“艺术人生”(触摸工业遗产)( 八 )

2002年,时任798厂厂长王彦伶考入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攻读EMBA。《管理学概论》的第一堂课讲到了“差异化战略”,这让他产生了一个朦胧的想法,“艺术家、艺术机构特别喜欢798。如果干脆把798变成一个艺术园区,刚好就形成了差异化。”当年年底的工作总结中,负责798物业的七星物业管理中心六分部提出了保留旧厂房、在此建立艺术区的建议,王彦伶表示支持。

“21世纪初,国内对当代艺术的认识还很模糊,集团里有很多反对的声音。”这让王彦伶颇有些无奈。2004年,集团内部“冻结租赁”的决策通知下来。2005年,事情发生了转机。七星集团的领导层最终决定,让这个新生的艺术园区继续发展下去。

2010年,王彦伶担任七星集团总裁。如何发展798艺术区,是他反复思考的问题。“798有上百家画廊,我不能再开一家,和我的客户抢生意。我们要做别人做不了的事。”2012年,王彦伶又一次进修,去中央美术学院攻读艺术管理硕士。那一年,中国人均GDP超过6000美元,在他看来,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机遇已经到来。

2016年夏天,王彦伶对798的未来有了比较清晰的构想,“中国在当代艺术领域起步较晚,话语权也比较弱。但近10年来,带有中华文化传统和时代精神的中国当代艺术发展很快。我们需要一个与国际艺术界对话的平台,通过对话交流,获得外界的理解和尊重,同时唤起文化自觉与自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