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镇江非标融资样本: 应收账款方转为平台、以信托置换短融

“说明融资主体流动性紧张,以信托置换短融已经不是着眼于成本,而是着眼于流动性。”

镇江是债券市场的焦点,因隐性债务规模较高,其和大连、湘潭、毕节被戏称为“四大天王”。

今年在国开行置换镇江隐性债务传闻的带动下,上半年镇江的债券融资增加明显,但其信托融资也不少。

“目前镇江的情况是银行和债券成为主要融资渠道了,信托占比下降了不少。”北京地区一位大型信托公司业务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人员表示,“融资结构还好,但信托融资绝对额较大,毕竟镇江债务体量大。”

据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人员梳理,截至6月25日,镇江区域内政信信托至少发行了11款,区域内相关城投融资规模达22.45亿。值得注意的是,其中一款产品用于置换到期的短期融资券。

一般而言,由于信托非标融资利率较高,融资主体流动性宽裕时不会使用。而在信贷、债券等融资渠道畅通的情况下,融资主体仍通过非标融资,且以高成本的信托置换低成本的短融,说明其债务压力较大,再融资亦面临周转压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