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儒医隐夔门(上)( 七 )

光绪二十年(1894),成都名医“火神”郑钦安中年设帐收徒,郑仲宾父亲与其交好,如同宗族同胞兄弟,遂将少年郑仲宾过继给郑钦安为义子,并拜郑钦安为师学医。

郑钦安(1824—1911),清代医家。原籍安徽,其祖游宦四川,遂寓居邛崃。幼习经史,后从刘芷塘学医。道光中叶行医于成都。治病立法重在扶阳,用药多为大剂姜、附、桂等辛温之品,人称“姜附先生”、“郑火神”。著有《医理真传》《医法圆通》《伤寒恒论》三书传世。

受家教“医文同宗”的思想影响,郑仲宾随郑钦安学医三年。郑钦安非常重视经史典籍的系统学习,让郑仲宾接受中医经典著作学习与基本功训练,以待时机成熟,便传其火神派扶阳之术。

若没有时代的变革,郑仲宾的人生,或许是一条豁然开朗的大道,以火神之技名扬天下。

戊戌变法实行“新政”,废科举办新学,1898年,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成立,并面向全国招生。郑仲宾之师乔茂堂已升迁至北京,便鼓励他报考京师大学堂,其在北京做官的堂兄郑言也表示支持和赞助。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