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儒医隐夔门(上)( 九 )

晚清风云中的郑仲宾,正满腔悲愤地行走在回乡的路上,此刻的他,只觉得自己是时局变幻中的卒子,身处界河的夹缝。

晚清(1840年-1912年),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也是清朝统治力量开始衰落的时期。知识分子莫不提出各种方法拯救中国,1905年孙文在日本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成立中国同盟会。旋即派遣几批同盟党人回川,在成都、重庆等地成立同盟会支部,遵照孙文指示,四川同盟会积极宣传革命思想,发展党员,联络会党,运动军队,准备开展武装斗争。1906年,四川同盟会在江油发动了起义,1907年密谋江安县、泸州、成都、叙府起义,这两次起义虽然都失败了,但给清廷敲响了警钟。

郑仲宾到成都后,遂与同盟会成都支部取得联系,但熊克武、佘英等正忙于1908年的广安起义,未对郑仲宾的具体工作做进一步指示。郑仲宾遂联系同盟会重庆支部负责人杨沧白,杨建议以正式工作为掩护,开展反清斗争。此时的杨沧白、向楚等已应聘到叙永县永宁中学堂任教,暗中宣传反清思想。

在诸多武装斗争中,起义与暗杀,是革命党人认为推翻清廷最快、最好的办法。特别是暗杀,既可以除掉阻碍革命的对手,同时兼具报仇的快感。吴樾遗著《暗杀时代》里这样说:“排满之道有二,一曰暗杀,一曰革命。今日之时代,非革命之时代,实暗杀之时代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