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万以上的医疗设备被外企垄断,这种高端制造,中国企业差在哪( 四 )

采访人员统计了2018年下半年以来公开的部分公立医院核磁共振或CT中标数据,500万元以上的设备基本锁定在“GPS”中。行业协会与其他厂家披露的数据,都从侧面印证了国产大型医疗影像设备在三甲医院的困局。

《中国医疗设备》杂志社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我国核磁共振市场整体保有量排名中,前三名为西门子、通用电气和飞利浦,同期,无论是二级还是三级医院,核磁共振的保有量排名也一样。而CT保有量排名中,无论是整体,还是三级、二级医院,市场前三名也都被“GPS”牢牢占据。

性价比、品牌和渠道突围

“国产厂家有时候抱团,互通有无,有时候又迫于竞争相互压价。”国产某医疗器械厂家销售人员李进(化名)向采访人员这样描述国产厂家之间的微妙关系。他能明显感受到有些医院对外资品牌与国产品牌的态度区别,甚至有医生一听是没听过的国产品牌就拒绝。

“医疗器械的应用基础是西医学,中国在医疗器械上的积累不够。”某省会城市三甲医院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领导向采访人员表达了对国产高端医疗影像设备性能的担忧。这也是大多数医院领导、医生以及患者对国产医疗设备的固有印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