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利率是拯救经济的良药还是毒药?( 二 )

目前,普遍的观点认为,本轮负利率是针对全球量化宽松的补救措施。由于量化宽松后并没有导致资金流入实体,银行系统出现了逆向选择,大量的资金滞留在金融系统中。因此,欧洲和日本一开始都是想通过零利率来刺激银行放贷,倒逼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然而,结果却事与愿违。耶伦和鲍威尔先后执掌美联储后,制造了一轮新的货币紧缩周期。后来,美联储的降息,又导致早已不堪重负的欧洲,在零利率之上挣扎后迅速转负。日本也紧随其上。

在美国,2008年,在小布什执政的最后一年,次贷危机的爆发,导致了全球的金融危机。接任格林斯潘的伯南克,领导美联储开启了前所未有的量化宽松。随着美联储连续推出四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联邦基金利率快速降至零利率附近。在随后的时间里,联邦基金利率的目标区间长期处于0-0.25%的最低水平。

前任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认为,美国出现负利率只是时间问题。他说:“现在几乎在世界各地都能看到负利率,在美国也将变为可能,这只是个时间问题。” 为什么格林斯潘会这么说呢?大家都知道,如果每一次加息和降息的幅度差不多,利率就还有操作的空间,不至于走向零利率和负利率。但是,为什么美联储却不这么做呢?在早些时候,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试图加息,但是,却遭到了包括来自特朗普总统反对、美股崩盘舆论和经济通缩等各种压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