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利率是拯救经济的良药还是毒药?( 三 )

降息世人皆大欢喜,加息则让人煎熬。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是依据通货膨胀率、失业率以及金融稳定这三个指标而制定的,而不是联邦政府的命令或者其它宏观经济目标而决定。美联储自沃尔克时代开始,逐渐摆脱了白宫附庸的形象,市场威望聚升。后来,美联储的一系列改革,尤其是90年代的单一目标制,使得美联储的独立性大大增强。所以,每当经济走强,通缩显现,失业率上升,美联储就会开启宽松政策来刺激经济的增长。虽然美联储每一次降息的幅度都比加息幅度高,但是,经济就像一头“老牛”一样,不管怎么刺激都只是缓慢地增长,而且,每一次刺激的幅度都要大于上一次才能起到作用。事实上,为了保持增长,其加息的幅度不能过高,因为经济就像大病初愈的“病人”,稍微加息就可能倒地不起。更要命的是,美联储越是降息,这个“人”的体质就会变得越差,从而导致美联储越是不敢加息。最终的结果,就是走向零利率甚至是负利率。

那么,负利率是拯救经济的良药还是毒药呢?

曾经的美联储主席伯南克认为,如果财政政策能够分担央行稳定经济的压力,负利率则是完全有益的。不过,早在三年前,巴菲特在接受采访时就坦言,自己活了80多年也没料到有负利率,称它是个“奇迹”。他认为:“负利率不代表着世界末日,只是希望能活得久一些,从而有更多的时间了解负利率。” 而银行圈和资本圈,对于负利率则是普遍悲观的。“负利率是毒药”、“负利率是量化宽松的延续”、“负利率预示着危机即将到来”等言论,已经成为了主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