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化大势所趋: 国产硅片有望步入黄金成长期( 六 )

欧洲:传统工业发源地,功率及车用半导体一枝独秀

欧洲素来在汽车工业和机械工程领域具有明显优势,这一终端优势培育了欧洲在功率半导体和车用半导体领域的强大竞争力,英飞凌、恩智浦、意法半导体在全球IDM厂商中始终排名靠前。这样的产业背景孕育了全球第三大硅片企业——世创电子。

韩国:赶超日本,存储业务一骑绝尘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韩国存储业务开始赶超日本,作为韩国唯一一家本土半导体硅片生产商,LGSiltron诞生于1983年,是LG集团下专门制造半导体硅片的企业,2017年LGSiltron被SK集团收购,公司更名为SKSiltron,成为全球第五大硅片企业。

半导体国产化项目推动韩国设备与材料本土化进程:上世纪90年代,韩国半导体设备及原材料国产化程度极低,90%的设备依赖于进口,其中日本设备占比达到50%,光刻机、扩散炉、化学气相沉积设备、离子注入设备、溅射装置均依赖进口。

包括树脂、硅片、引线框架、光刻胶、化学气体等在内的原材料国产化率仅为32%。在半导体国产化项目的推动下,到1997年韩国半导体工业的原材料国产化率达到50%,设备国产化占比达到15%。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