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工智能也"拿起笔"留给人类的领地还有多大( 二 )

2017年,微软小冰出版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引起诗歌界与评论界的关注。“小冰作诗的原理是,首先让它对1920年至今的上千位现代诗人的诗作进行上万次学习,具备诗歌创作能力。之后还需要一个触发机制,我们称之为‘激发源’,可以是一张图片或一段话。小冰受到激发后,通过读取、分析、计算生成诗歌。”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人工智能创造事业部总经理徐元春介绍说,“从‘有感而发’这一点看,小冰的创作原理与人类有相似之处。”

对于人工智能诗作的水平,普通读者与专家学者的看法不尽相同。小冰目前已为上百万用户创作了诗歌,《阳光失了玻璃窗》也已售罄,它的诗还发表在文学刊物上。

“2017年5月,我接触到小冰诗作的时候,觉得这些诗有点生硬、不合逻辑,语言风格辨识度高。到了8月我们发稿时,小冰的诗已经更趋同于人类的表达。”《青年文学》主编张菁说。这份杂志在2017年第10期“科幻文学专号”上刊载了小冰的诗。

主流文学期刊发表人工智能的诗作,是否代表它的创作水平已经受到评论界认可呢?在南京大学教授赵宪章看来,“通过不断学习,小冰的诗作未来可能超过二三流诗人,但它不可能成为顶尖的一流诗人。因为它的创作是对人类诗作的一种模仿,不涉及情感、灵感、幻想、欲望等非逻辑非理性因素,而这些正是杰出诗作不可缺少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