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工智能也"拿起笔"留给人类的领地还有多大( 四 )

“摄影的出现改变了小说的风景描写,留声机的出现逼迫小说中的对话做出调整,小冰的诗歌写作带给诗人的思考会更多。”张菁说,“如何保证人类的作品具有独特性,‘别让小冰超过我’,是创作者需要思考和面对的问题。”

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耿弘明的毕业论文就是研究人工智能创作。他指出,人工智能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人类写作。“玄派网利用文学大数据可以根据用户需要给人物起名、设计情节、完成人物设定,大作家写作软件更能帮助作者自动生成文字,类似的古诗写作程序也相当成熟。”除此之外,还有各种各样的对联生成器、网络小说生成器、抒情散文软件等。

在公文、新闻等应用文体写作和传记文学、通俗文学、网络文学等类型文学写作中,人工智能正在不断比肩人类。如果在未来,这类创作都能由人工智能完成,那么留给人类的领地还剩多少?

“新技术的出现推动人类文化变革是毋庸置疑的,但人们总会担心自己被机器取代。我认为应该秉持开放包容的心态,摒弃‘前人工智能时代’的理论范式和思维框架,为一切可能留有空间。在人工智能的挤压下,人类精神会更加集中于自己的独创性领域——精神超越与审美艺术。”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庞井君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