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科学探索光耀中华 超级计算改写中国速度( 四 )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海洋科技实力持续提升,实现了从“深海进入”到“深海探测开发”的跨越,极地科考事业实现了由弱到强的历史性转变。

“探海利器”创造“中国深度”。20世纪50年代中前期,我国海洋调查事业起步。近年来,通过持续加大海洋科考基础能力建设,“向阳红01”“大洋号”“雪龙2号”等先进科考船陆续面世,形成了“多个海域、多种资源、多船作业”的海上调查格局;成功研制全世界下潜最深的作业型载人潜水器“蛟龙”号,最大下潜深度达到7062米。以“蛟龙”“海龙”“潜龙”为代表的“龙家族”翱翔海底,有力支撑海底勘探。

“极地征程”续写辉煌。1984年我国首次成立南极考察队,第二年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站——长城站。之后,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相继建成;2018年,第五座南极考察站在恩克斯堡岛选址奠基。至此,我国的南极科考已进入海陆空立体观测时代。在北极,我国建立了黄河站,海冰研究卓有成效。

“当前是我国建设海洋强国的最佳时期。”自然资源部国家海洋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海洋人将坚定不移地实施海洋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速赶超传统海洋强国,努力成为新兴的、有中国特色的海洋强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