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科学探索光耀中华 超级计算改写中国速度( 五 )

从胰岛素到克隆猴

生命科学体现中国精度

本报采访人员 吴月辉

2018年1月,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孙强团队经过5年不懈努力,成功培育出世界首例体细胞克隆猴“中中”和“华华”。

自从1997年“多莉羊”体细胞克隆成功后,许多哺乳动物的体细胞克隆相继成功,但与人类相近的非人灵长类动物的体细胞克隆一直是生物科学领域没有解决的难题。孙强说,灵长类的进化跟人类非常接近,对认识人类的大脑、脑认知功能和脑疾病有非常大的潜在应用价值。此次体细胞克隆猴的成功,意味着人类攻克代谢性疾病、肿瘤、免疫缺陷等疾病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新中国成立70年来,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迅速进步,我国生物科学领域也迎来了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研究机构、人才队伍、学科种类日益健全完善,各项前沿技术不断创新,各种全新发现不断突破。

1965年,中科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上海有机化学所、北京大学等单位组成的协作组,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实现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这一成果一经公布,立即引起了国际科学界的高度关注。进入新世纪后,生命科学领域的重大成果更是层出不穷。2000年,我国首例克隆羊“元元”诞生。接着,克隆兔、克隆牛、体细胞克隆猴等相继诞生。2018年8月,中国科学院覃重军研究团队与合作者在国际上首次人工创建了单条染色体的真核细胞……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