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发:工业软件发展规律及相应策略探讨( 五 )

CATIA——由法国达索公司开发的商用软件;

SURF——由德国大众汽车公司开发的自用软件;

PDGS——由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开发的自用软件;

EUCLID——由法国雷诺公司开发的自用软件,后成为商用软件;

ANSYS——由John Swanson创立,得到西屋核电的大力扶植;

NASTRAN——由NASA开发,后成为商业软件等等。

因为国外大企业本身就是软件的第一用户,开发人员也大都来自企业本身,对自身的需求十分了解,因此,他们开发的工业软件:

1.在需求上不会有较大偏差;

2.基本上都是现在企业真实的工况场景中使用,然后不断反馈回来修改意见,让软件快速迭代修改;

3.软件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开始了商业化的进程,专门成立部门或独立出去成为公司,在市场上去摔打拼杀。

进入到新世纪以来,硬件价格快速下降,软件开发与调试工具日益增多,软件编程人员喷发式增长,互联网爆发式普及应用等等,基于这些原因,对于工业软件的开发呈现出了百花齐放的态势,工业软件的开发主体也变化多端:原本是做操作系统软件的企业,如微软公司也开发了微软ERP软件,力图借助系统软件的带动优势在工业软件领域打下一片天地;老牌工业巨头西门子因为十二年前购入了原美国UGS软件公司而一跃成为工业软件巨头;洛克希德·马丁已经成为事实上最大的软件公司;大众汽车公司在今年也宣称要转型成为一家软件公司。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