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品牌”背后原来是这么操作的( 五 )

这当中有几个概念需要分清:只有话题、内容承载的符号才能称作IP,IP激活品牌,品牌辐射产品。

1、CEO的IP化(适用于制造业、房地产品牌)

诸如格力的空调,小米的手机,万科或者万达的房子,普通人能发掘其中差异化的东西吗?怕是很难。普通人的印象中,只有这些品牌的功能属性(知道你是卖房子的或是卖电器的),感性认知十分有限。

如何给这些品牌加上感性认知?往往是这些公司的CEO亲自上阵做红人大V,然后制造声量、引导话题风向。

其中,最经典的就是雷军与董明珠立下的“10亿赌约”。如果小米5年内营业额无法超过格力,自己输给董明珠1块钱,而董明珠自然不甘示弱,要赌就赌10亿。最后,“赌金”没有到期兑现,但格力、小米频频成为社交媒体上的热点话题,大大拓展了品牌与消费者的接触面。

品牌就是瞬间联想、瞬间认知,品牌是不需要说很多话来介绍的,就是人们脑中的一个瞬间。 尤其对于一般的中小企业来说,boss亲自出来引导话题流量,其实是很有必要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