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届观众不好糊弄了:影视市场重归理性( 三 )

这一届观众不好糊弄了:影视市场重归理性

安晓芬。来源:被访者

资本并不是来做慈善的,而是要得到回报,在资方的干预下,很多不成熟的项目被强行上马,三天一个发布会,五天一个研讨会俨然成为了行业常态。公司之间不理智的攀比也到处可见,A公司一年5个项目,B公司10个,C公司20个,项目数、票房、占有率,无一不成为竞争的标的。

热钱多,项目少,甚至很多人在酒局中就得到了投资。灵河文化创始人、CEO白一骢说,行业外的投资人没有别的渠道进入影视行业时,就会通过攒酒局。而一些行业内并没有能力创业、开公司的人想抓住风口,也经常去酒局找投资,双方一拍即合。“虽然匪夷所思,但当时很多人通过这办法拿到了融资,开了影视公司。”

行业在匆忙疾行,太多不专业玩家的进入让局面变得荒诞。安晓芬说,融资很容易的那几年里新项目很多,因此有很多不具备导演或编剧能力的人当起了导演,干起了编剧。

这种案例不胜枚举。白一骢讲了一个他曾遇到的事情:前两年,有人给他发了开业邀请函,而他对这个人近乎陌生,多方打听后才知道,这是曾经一个剧组里负责找景的外联制片,拿到了融资开了一家影视公司。这令白一骢陷入了疑惑,毫无制作能力和经验的人都能开影视公司?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