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届观众不好糊弄了:影视市场重归理性( 六 )

入行五年的黄修龙在整个行业里摸爬滚打过,场记、统筹、龙套他都干过,基本上剧组哪里有需要,他就在哪个岗位。入行前,黄修龙曾做过两年生意,有一定积蓄,所以他在初入影视行业、收入微薄的几年里不会为生活所困。

今年八月底,他刚从一个网剧剧组结束工作,休息了一个星期后,又马不停蹄地赶到了下一个网大(网络大电影)的剧组。即便如此,他也表示上半年他能接到的工作大约只有往年的三分之一,最近状况才有所好转。

不过,相对于同行,他已经算是幸运儿了。黄修龙说,今年以来,已经有好几个朋友离开了这个行业,其中有导演、制片人、宣发,有的去做生意或另谋出路。情况相对好一点的一个朋友,也从影视行业的制片人,转型做了实景表演的制片人。即使有眼前的困难,黄修龙还显得相对乐观,“我国影视行业发展太快了,弯路肯定要走。”

但增速放缓并不意味着是“寒冬”,相反,是行业回归理性。“今年受影响较大的主要是一些小公司,他们本来制作能力有待提高,市场过热产能不足时,他们会接到项目。但是现在具备投资能力的公司变得更谨慎,立项变少了,他们接不到项目维持不下去了也是正常的。”制片人赵阳(化名)告诉《中国企业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