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拒绝挂名 66名基金经理所涉产品或面临调整( 二 )

从全市场范围来考量,这66名基金经理只占了全市场基金经理总数的3%。而这3%的基金经理,掌管了全市场13%数量的基金。可以说,本次规定相对宽松,针对的是少数公司与少数基金经理,但从涉及产品数量来看不可小觑。

进一步梳理可发现,“一拖多”现象较严重的基金经理多数出自固定收益类部门,旗下产品也以债券基金或打新基金为主。有小部分为权益类的被动型基金经理。

同样是主动型基金,相对于权益类产品,固收类产品更加同质化。将固收类与权益类基金“一刀切”的做法是否合适?监管有没有进一步的要求?基金公司该如何应对调整?

华南一家大型公募基金公司产品部负责人表示,目前只有大方向的规定,可能不会出台具体细则。“应该是针对新基金审批的时候做调整,放缓某一类,或者加快某一类产品。我们的应对只能是按照会里的要求尽量配合,进行个案处理。”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新规过于模糊,要想落地还需进一步探讨,比如各个类型的基金的具体标准,针对存量产品的调整以及调整时限等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