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天文馆首次亮灯,“三体”建筑在临港揭开神秘面纱

上海天文馆首次亮灯,“三体”建筑在临港揭开神秘面纱

图1/4

今晚,建安工程基本竣工的上海天文馆首次亮灯,将“三体”结构映射得美轮美奂。这座位于上海临港的大型天文科普场馆已进入展示工程全面建设阶段,预计2021年向公众开放。今天下午,上海天文馆还发布了馆方标识。

攻克空间结构技术难题

夜幕降临后,上海天文馆灯光联动调试开始,数道灯带齐放光芒。圆洞天窗、倒转穹顶、球幕影院3个圆形元素构成的“三体”结构,以及椭圆形的建筑形态构成的“天体运行轨道”,体现出天体运行的基本规律。球幕影院的灯光展示,从闪耀的星光白到深邃的星空蓝,象征宇宙的壮美。主体建筑外的4条螺旋形步道,在灯带照耀下向外层层延伸,象征星系旋臂。

上海天文馆首次亮灯,“三体”建筑在临港揭开神秘面纱

图2/4

上海科技馆副馆长、上海天文馆工程建设指挥部总指挥忻歌介绍,2016年11月开工以来,天文馆建设指挥部攻克难关,实现了建筑结构、功能与形态的完美融合。为营造一种宇宙沉浸感,整个场馆几乎所有混凝土和钢结构都是不规则形状。建设团队解决了多项空间结构技术难题,如建成国内跨度最大的悬挑结构,将长36米、跨度61米的“大帽檐”戴在天文馆上。他们还建成了“悬浮”于混凝土壳体上方、直径29米的球幕影院,支撑点很少的200多米长旋转步道,以及直径40米的倒转穹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