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环保“一刀切” 割了谁的肉?( 五 )

临沂环保“一刀切” 割了谁的肉?

在与上级的博弈中,地方和基层始终是弱势方。但强者有强者的武器,就是日益严厉的督察和惩罚,而地方和基层也发展出了一套应付手段,或者搞形式主义做做样子,或者干脆变本加厉“一刀切”,让上级至少在面上抓不到把柄,哪管这样的粗暴执政会遗留大量的后遗症。那都是督察过后的事了。

临沂也没能逃出这种“猫捉老鼠”的逻辑。

比如,临沂市兰山区的板材企业、餐饮企业、货运停车场在配套设施方面已经符合环保标准,仍被强制停业整顿。这就是典型的“一刀切”做法。

“一刀切”的逻辑就是“宁可错杀一万,不可放过一个”,治理污染效果暂且不论,但对干扰民生、打击相关产业的积极性来说,实属立竿见影。

前些年,环保部门一直是弱势部门,人财物集中在省市一级,经费和人员配比相当不足。几十年积累下来的环保痼疾,在近几年突然变成“三大攻坚战”等紧迫的政治任务。一方面是几十年的环保痼疾和官员头脑里的思维定式,另一方面是紧迫的政治任务,在我们这个压力型和动员性体制下,很容易变成过度执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