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充电宝悄然涨价,是收割市场,还是自我救赎?( 二 )

网友吐槽,“充电两小时的价格已经可以购买一个小型充电宝。”

共享充电宝悄然涨价,是收割市场,还是自我救赎?

共享充电宝自2016年起步后,三年间已经遍布商场、写字楼、餐厅、便利店等商业区域。

2017年前后,共享充电宝领域进入资本狂舞的阶段。

与共享单车曾经的低价模式相似,共享充电宝企业也是通过烧钱来跑马圈地。

小电创始人兼CEO唐永波曾公开表示,小电在扩张最快的时期,曾经在一个月里铺了7万到10万台左右的设备,一口气开进20个城市;聚美优品创始人兼CEO陈欧也曾对街电下令,一个月要烧光30个亿。

然而,好景不长,从2017年底开始,行业就进入了大洗牌,在模式大同小异的红海之中,获得资本加持的继续如火如荼,被资本抛弃的则黯然退场。

经历了2017年底和2018年残酷的一轮洗牌后,共享充电市场基本形成以街电、小电、怪兽充电、来电企业为主的“三电一兽”格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