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充电宝悄然涨价,是收割市场,还是自我救赎?( 四 )

这个行业经过大浪淘沙之后,如今仅存的头部企业已维持着稳定的盈利模式。去年,包括街电、来电在内的多家企业都已宣布盈利。

那么,在盈利不成问题的情况下,共享充电宝急于集体大幅涨价,是因为市场已到了收割期?

有专家表示,共享充电宝靠本身的租赁模式,表面上实现盈利并非难事。但实际上,随着维护管理成本以及充电宝本身的替换迭代,加上共享充电宝平台的技术升级,都会加大成本,进而对其后续发展带来亏损的阴云。因此,加价是为了保持持续发展。

市场格局基本稳定后,留下来的企业结束了盲目扩张,开始更多地考虑利润、成本和影响力的问题,谋求更长久的盈利模式。

和共享单车不同,共享充电宝要想触达用户,需要比单车多经过一轮商家,而商家的流量则会直接影响到每个机柜的成本回收周期。

因此,早在2017年,行业就出现了给商家分红或入场费的做法。

共享充电宝悄然涨价,是收割市场,还是自我救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