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贷款派生存款”还是“拉存款放贷款”( 三 )

这是因为,“派生”这一步骤有个很致命的前提:这位客户1在本行开立存款账户,并且后续也不取走这些存款。

如果他来取款,会怎么样呢?

是的,你猜到了,这家银行就倒闭了,因为这家银行并没有现金可供他取款。

这就涉及到问题的微观层面了。如果是谈宏观,谈整个银行业,我们可以接受“客户不来取款”的假设,因为从整个行业的角度,取现的比率其实是非常低的(随着电子支付越来越发达,这比例还将越来越低,因此全行业是接近不取现的假设的),客户的存款只是在不同银行间转移,对全行业来说,是几乎不取现的。因此,全行业投放了多少贷款,就会为全行业派生多少存款,这没有问题。

但是,具体到一家银行时,这个假设就绝对不成立了。银行的客户从银行借了钱,肯定是要拿出去用的,不可能永远存在本行。他会把它取现,或者直接转账划走。不管取现还是转账划走,银行都在资产端准备好库存现金或超额准备金(全计入基础货币)供客户提取。

接上例。这家银行现在放了100元贷款,派生了100元存款,但这借款人马上要划走资金了。于是,这家银行需要前提筹集100元基础货币,最为直接的办法,就是从别的客户那抢过来存款,说准确点,是让别的客户把他存在别的银行的存款转过来。比如,这家银行成功营销了客户2,让他从别的银行转过来150元存款,银行因此获得了150元的超额准备金,于是其报表变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