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高质量发展不能丢了制造业( 三 )

第二,负债上升导致企业不愿意投资。2019年第一季度,我国实体经济杠杆率由2018年末的243.70%上升至248.83%,其中,非金融企业杠杆率从153.6%升至156.9%,仅一个季度就上升了3.3个百分点。而随着经济下行和盈利能力下降,企业的经营目标从追求“利润最大化”开始转变为追求“负债最小化”。

第三,一些地区采取了“退二进三”的政策导向。一些相对发达的地区,在制定产业政策时,采取了排斥制造业的取向,如准入标准等。此外,年轻一代进行职业选择时更加趋向相对自由的服务业,也是当前制造业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必须将制造业摆在更重要位置

从全球看,在全球经济发展中保持充沛动力的国家,往往是制造业具有相当竞争力的国家,如德国、日本等。而这些国家普遍将制造业作为国家的“立国之本”。因此,我国必须将制造业发展摆在更重要的位置,进一步做大做强制造业,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这是我国在全球竞争中保持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基础。

一方面,要推进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当今世界正在进入以信息通信业为引领的数字经济发展时期,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突破和融合应用,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抢抓历史机遇、赢得发展主动权的共同选择。制造业发展的重点是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力与5G、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新业态融合,进一步降低成本与提升效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