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豆瓣正在变成“另一个微博” 但豆瓣不能死(17)

豆瓣不能死,豆瓣不会死

除了豆瓣,在中文互联网世界中,很难再找到第二个以“文艺青年”为目标用户的大网站,因为文艺青年往往不是有钱人,更是因为文艺青年的钱不是轻易能赚到的。

即使放眼世界,也很少有人在文艺上做文章,其中之一是Goodreads,也有人将其称为美国豆瓣。Goodreads是2007年成立的读书网站,2013年被亚马逊收购,凭借亚马逊的资本基础和图书市集,很快发展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在线读书社区。相比Goodreads,豆瓣的生长土壤显然没有那么肥沃,内部机构也复杂得多,商业之路并不容易。

2006年11月,在豆瓣上线不到两年的时候,阿北接受了天涯人物的专访。访谈中提到了豆瓣“商业价值”的问题,阿北说:“最理想的是商业价值和用户价值之间不矛盾。”

例如,豆瓣的图书页面中一直附有购买链接,除了豆瓣自己的线上书店以外,还有京东、当当、中国图书网等外部链接。这个功能也在为豆瓣赚钱,但很少有用户会对此提出异议,因为这是符合“用户价值”的商业行为。

早在2011年,阿北就宣布豆瓣已经基本实现盈利,那一年9月,豆瓣完成了第三轮5000万美元融资,之后开始了更主动的商业尝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