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豆瓣正在变成“另一个微博” 但豆瓣不能死(15)

2018年7月,豆瓣App迎来了一次大改版,将广播移到首页成为“动态”,同时在首页中增加了“推荐”,帮助用户“发现感兴趣的电影和图书内容”。同时,专门设置了“市集”栏目,包括豆瓣电商“豆瓣豆品”和知识付费功能“豆瓣时间”,有用户总结道:“把挣钱的位置放的更显眼了。”

在老用户心目中,友邻、广播、转播(转发广播)、豆邮等专属豆瓣的功能,都是豆瓣的文化象征。现在,友邻变成了互相关注,广播变成了动态,转播变成了转发,豆邮变成了私信,再加上了数以万计的吃瓜群众——豆瓣正在失去自己的特殊性,变成了“另一个微博”。

另一个典型例子是不符合豆瓣调性的广告。豆瓣方面向刺猬公社透露,目前豆瓣的主要收入来源依旧是品牌广告,除了App开屏和页面广告以外,还有用户信息流广告。如此一来,用户在浏览自己关注的内容时,也会被迫看到豆瓣推送的广告。这一商业逻辑被大多移动互联网产品采用,比如微博、知乎、腾讯新闻、今日头条、手机淘宝、京东商城。

2006年,天涯人物的采访人员问阿北会不会做和书影音没有关系的推广,“比如推广一个楼盘”,阿北称暂时没有这个打算。十三年后的今天,豆瓣上也出现了大量楼盘广告,另外还有电脑、相亲网站、电商App等硬推广,开屏广告还出现过低俗游戏和流量明星庆生海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