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凉了,公共自行车暖了?( 二 )

“共享单车热潮过后,据我们了解,各地公共自行车项目的数据都有了好转的趋向。”中国道路运输协会城市客运分会城市公共自行车工作部副秘书长李武强说。

采访人员采访了解到,公共自行车的“回暖”与共享单车的“降温”直接相关。一方面,在资本撤离和加强管理的双重影响下,共享单车投放数量减少,停放地点被限,使过去备受用户青睐的便利性降低。

另一方面,今年以来,单车企业为维持运营相继涨价,在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各品牌共享单车租骑费用普遍上涨了50%,与推行首小时免费的公共自行车相比优势不再。第三方研究机构比达发布的《2019年第一季度中国共享单车市场研究报告》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共享单车用户规模仅4050万人,环比下降24.4%,其中费用成为影响用户体验的最大因素。

从“剑拔弩张”到“握手言和”

一冷一热背后,难道是共享单车这个新事物比不上公共自行车这个“老家伙”吗?事实上,关于公共自行车与共享单车孰优孰劣的争论,从共享单车诞生之日起就从未停歇——政府主导还是市场主导、有桩还是无桩、刷卡还是手机扫码……采访人员采访了解到,其实两者并非完全对立,甚至已经在实践中互相借鉴,取长补短,两者在技术和服务上的界限正不断被打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