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营销新概念」害了你,「价值」才是一切营销的屠龙刀!(13)

但是现在不同了,由于网络生态的渐渐成熟,人们“产生兴趣”之后的动作,并不是“欲望”,而更多的是“问询”。

别让「营销新概念」害了你,「价值」才是一切营销的屠龙刀!

比如当女生看中一款化妆品之后,通常要到小红书等平台,看看其他用户反馈的实际使用效果,然后才决定是否购买。

这一点的变化,也直接导致了某些“流量电影”的扑街。

之前的“流量+大IP”几乎是百试百灵的票房灵药,因为这两个元素的组合,完美的完成了AIDA的前两个任务:注意、兴趣——流量明星负责吸引人们的注意,大IP负责激发人们的兴趣。

按照之前的逻辑,只要知名度足够大、感兴趣的人足够多,那么票房便有了保证。

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在看电影之前,都会参考豆瓣等各平台的评分(问询)。而这些评分,绝大部分是由观众,根据真实的观影体验而做出的。

电影虽然可以邀请KOL来做一波有倾向性的评论,但是却很难控制普通观影者的评论,所以当一部电影的“观赏价值”不足时,就会在评分平台遭遇“差评”,继而影响后续观众是否观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