祸起爬虫!“数据圈”一夜入冬?( 三 )

据刘毅介绍, 市场上曾经有一款专门爬取支付宝数据的产品。只需要用支付宝扫描一下登录“二维码”,就可爬取支付宝用户的真实姓名、手机号、收货地址、近一年的购物信息、交易记录等。而一家第三方大数据风控服务商曾在市场上推出的一款“同业爬虫”产品更厉害,只需要用户提供其在其他现金贷平台的账号和密码,就可以爬取用户的所有信息,包括放款额和风控数据。放款机构可以根据这些数据进行评估,实现“秒批”和“秒放”。这个产品相当于直接掠夺同业数据,窃取别人的风控成果。由于过于野蛮粗暴,被业内成为“耍流氓”。

“只要技术好,就没有爬不到的数据。”刘毅总结道。

“一些第三方大数据风控服务商利用爬虫技术违法获取或过度获取用户信息并使用的行为,已经成为阻碍行业健康发展的瓶颈。而个别公司打着金融创新的幌子,就是为了突破监管的要求。无论公司发展的规模多大,违规获取和使用数据的行为都是不可能回避的‘原罪’。”一位不具姓名的金融业人士向本报采访人员指出。

提高自主风控能力

事实上,对大数据公司获取和使用用户信息的行为并非无法可依。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