祸起爬虫!“数据圈”一夜入冬?( 五 )

公开信息显示,本次被调查的公司大多是国内较早从事大数据智能解决方案的服务商。主要为银行、保险、消费金额公司、贷款机构等提供智能风控、风险分析、信用分析、多头借贷、风控建模等风控技术解决方案,合作机构多达数千家。

上述金融业人士也向本报采访人员表示,严格监管对于行业的长远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随着强监管信号的不断释放,野蛮生长的大数据收集时代将结束。这对很多风控公司、征信公司以及金融机构都会受到深远的影响。

那么,对于金融等机构来说,这些民营第三方数据供应商,真的无可替代了吗?其实,早在2014年初,北京中关村就成立了树海大数据交易平台,2015年4月中国第一个大数据交易所在贵阳挂牌运营;同年7月底,武汉东湖大数据交易中心开业。此外,江苏、浙江等省份也筹建了自己的大数据交易中心或交易所。

河南一家城商行的高管告诉本报采访人员:“这些国家性质的数据交易所或交易平台,受到的国家管控较强,其数据确实非常合规,但由于来源渠道受限,对于金融机构来说在实际应用中效果不大。”

不过,对于金融机构来说,在有限的数据下做好风控是未来必须面对的问题。前述金融业人士认为,事实上,此前一些金融机构的风控工作,主要是靠引入数据供应商,反倒是自身的风控水平出现下滑。另外,数据资源太多也不一定是好事,会导致很多金融机构贷前审核不认真,降低了准入门槛,让很多还款能力弱、还款意愿不强的用户通过了审核,最后金融机构只好通过加大贷后催收力度的办法迫使其还款,这又衍生出暴力催收的问题。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