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还在纵容盗版?(19)

不难看出 , 作为内容生产者的 Bigger研究所一方不仅版权意识依旧薄弱 , 甚至有试图以自己在 C端影响力 , 将版权交易产业推向大众舆论对立面的倾向 。

这也就不难理解 , VFine 为何选择继续上诉 。

其实 , “MCN商用音乐侵权第一案”只是一个缩影 , 背后折射的是商用音乐正版化正处于困难重重的起步阶段 。

正如 VFine 总结的 12 个字:侵权易 , 维权难;成本高 , 赔偿低 。

以本案为例 , 其 7000 元的赔偿远远无法覆盖侵权损失与维权成本 。 爵士音乐人@Posheri 就以一张自己音乐制作设备的配图打了一个形象的比方:“7000元的赔偿金额放到下面这张图里 , 就是一粒尘埃 。 ”

是什么造成了如此的悬殊?破局之策又该从何而来?我们不妨以这一纷争作为切入点 , 聊聊商业音乐版权交易产业的现状与趋势 。

推荐阅读